企业新闻

【一线特写】烙印

来源:矿山  作者:文/欧阳一均,图/郭利红发布日期:2020-10-12字体大小:【 浏览次数:2408

分享到

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静悄悄的码头上偶尔传来声声蝉鸣,缓缓流淌的江面铺满了金光闪闪的鳞片,岸边泊船旁偶尔驶过一两艘小艇,船员们晦涩的方言里流露出的是实打实的热情。暮色渐浓,辛勤忙碌的装船机工人们开始了日夜班的更替,唯有胶带机在永不停歇地做着匀速直线运动。这便是我来到牛头山港区的第一天。

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,我正式开始了在工区的工作。报港、检查、打料、装船,一切都是那么新鲜。当愈渐熟悉的流程正每天重复上演时,有这么一个人走进了我的生活。

他叫陈卫阳,是我们四工区副主任,也是“陈卫阳创新工作室”的负责人。和老陈的“交情”源于一份防汛工作报告。我把报告改了又改,删了又删,内心忐忑的递给老陈。他戴上老花眼镜读了一遍又一遍,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,对我赞不绝口:“不错不错,这写得是条理清晰、表达准确,这种事还是得找你们年轻人。好好干呀,多学多看多思考,八局的未来可就靠你们啦……”话里话外的期望和鼓励,让我感受到的不仅是领导肯定,更是一位老父亲般的慈爱与宠溺。

有了这份交情,闲暇之余,我便经常去老陈办公室坐坐,和他聊聊天说说话。说着说着,老陈总会自豪的提起他的创新工作室。一走进他的创新工作室,映入眼帘的就是贴满了整面墙的专利证书,胶带机划破落料自动停机装置、胶带机上托辊更换简易装置、装船机安装下料溜筒防尘罩等等。“我在八局待了大半辈子啦,也干了一辈子电工咯,别看我年纪大了,这个创新我可不会停下来的!今年我还要报几个专利!我跟你讲,要是我再年轻几岁,我还要再多搞几个的……”他像是在介绍自己的孩子一样,耐心详细地给我一个一个讲解。他犀利的双眼饱含深情的望着自己的杰作,而我却看到他眼角旁的丝丝皱纹和眼中的点点晶莹。

从三峡到白鹤滩再到长九,从交流到直流再回到交流电,老陈三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在一线岗位上,一万多个日日夜夜,他将自己的前半生全部都献给了八局。三项专利二十余项创新成果在整个项目部一骑当先,工程局、省级以上奖项证书更是数不胜数。他身上雷打不动的那套整洁工装早已被洗的发白,但丝毫无法掩盖他神采奕奕的精气神。“陈主任陈主任!”“讲!”“派两个电工来一下!”“好的好的”对讲机中传来呼喊,我知道老陈肯定又会亲自去现场看一下,只见他戴上安全帽,提起对讲机,只留给我那如松般挺拔的背影。

后来,我调去装船机,每天都需要在操作室工作,和老陈就没怎么见过面了。再后来我去了分局,又调到矿山。在往返的旅途中,我情不自禁想起当年老八局人坐着上世纪的绿皮火车,带着被褥,怀着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和激情,奔赴一个又一个项目。走南闯北的八局人,虽然不能如谢灵运般用空灵优雅的名句赞美祖国的名山大川、青灯古刹,但是,我们同样通过了解到祖国丰富的宝藏、富饶的物产、传世的名胜,用朴实的双手创造出一座又一座宏伟的建筑!

前赴后继,我们正在路上。此刻,一股莫名的滋味涌上心头。我多么希望去到老陈跟前,告诉他,不仅是您身上烙印着八局的名字,进入八局的每一个我们,都已深深的打上烙印,八局的历史上将会永远烙印着每一位八局人的心血与汗水。

图中左二为陈卫阳


(编辑:)
返回顶部